拥抱大海
荀子说: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故有“行千里路,读万卷书”的句子。距离大海千里之外的宜昌因为成了世界水电城,既有财汇大江的黄金水道,也有了四通八达的陆上交通,更有了三峡机场。就有了一飞冲天的机会,飞到胶东半岛去拥抱大海。
这就是大海。那片恬静的蓝色一望无际,波澜不惊。给人一种心平气和的感觉。心情不好的时候呼吸大海的空气,感受大海的气息,会变得心平气和;而愉悦的时候亲近大海,拥抱大海,会感觉神清气爽,雍容华贵。看到大海的感觉很复杂的!可以感叹它的辽阔,也可以感觉它的神奇;它能带给人希望和美妙,也能带给人孤独和寂寥。
一条小鱼对大鱼说:“我想要去大海看看”,大鱼说:“这就是大海啊!”,小鱼说:“这里?这只是水啊,我想要的是大海。”——这是《心灵奇旅》剧中的话,因为小鱼不知道水汇集起来就是江河,而千条江河归大海。故事里的大海宽容又狭隘,安宁又活泼,残酷却可爱,而眼见为实以后却感觉它似乎可以满足人们所有的幻想。
面向大海,就喜欢站在它的身边眺望,静静地听它的呼吸,出神地看它美丽的模样,望着浪花一次次的亲吻着海滩,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要把面向大海,春暖花开联系在一起,因为那是一种完美。喜欢峰峦雄伟的神农顶那种高处不胜寒,也喜欢国之重器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的人间奇迹;喜欢从雪山走来,向着大海奔去的万里长江,也喜欢看不见尽头、无边无际的大海。
看到大海就有种莫名的敬仰:因为它比我想象中的大海不知道要大多少倍。蓝色的海水涌起滚滚浪花,浪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,往远处望去,天和海连在一起,无边无际。都知道大海是所有生命的母体,而海水就是生命的来源。因为我去的时候正值寒潮来袭,虽是仲春时节,可还是气温很低、狂风呼啸。可是面向大海,沐浴海风,却还是能感受到身后滚滚红尘间千种风情的无限魅力。
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,心胸似乎也变得开阔了。在这种海天共一色的境界里,无疑会使人神清气爽,心旷神怡;都说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这一句应景但俗气,不过深信这能治愈人心!我喜欢大海的沉静,虽然它没有闹市的喧嚣,山谷的云烟,青草的清香,花儿的芬芳,可是大海有着纯洁的清流,也有着神秘的魅力;除了大张大合的气概,还有深藏若虚的气质。
大海是蓝色的。不同的蓝色如果与白色相配,会表现出明朗、清爽与洁净;蓝色如果与黄色相配,对比度大,显得较为明快;蓝色如果与绿色互相渗入,会变成蓝绿色、湖蓝色或青色,这也是令人陶醉的颜色;如果浅绿色与黑色相配,会显得庄重、老成、有修养;但深蓝色不能与深红色、紫红色、深棕色或者黑色相配,因为这样既显得无对比度,也无明快度,只有一种赃兮兮、乱糟糟的感觉。
曹操《观沧海》写道: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”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写得很美: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”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写的是友谊: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”张九龄《望月怀古》写的是中秋:“海上升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而李白《行路难》则是一种气魄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
屹立在岸边的沙滩上,极目向远处望去,只能看见白茫茫的一片。海水和天空合为一体,都分不清是水还是天。远方的海水在北方的阳光照耀下,好像片片鱼鳞铺在水面,又像无数金色小蛇在水面游荡。那清爽而潮湿的海风吹过,带着淡淡的海腥味,这就是大海的标志;初春的海风还很有几分凉意。和一个小孩子一样,调皮的把人的头发搅乱;从面颊、额头、嘴唇、下巴和脖子上一掠而过,就犹如少女的情窦初开。
涨潮了,海水中的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。有的升上来,像一座座滚动的小山;有的撞上了海边的礁石或观景平台,溅起高高的浪花,发出哗哗的声响!海浪一层又一层地被狂风赶来,碰撞到卧在海边的礁石,溅起了水花又落下去。顽皮地带走人类留在沙滩上的印记,似乎在宣告这是自己的领地。
站在海边,来自内陆的人会神往着大海的冷峻与平静;会神往着大海的辽阔与深奥;神往着大海的一帆风顺与波涛汹涌!站在海边,闭上眼睛,张开双臂,和着海风滑过耳际的声音,恍惚之间,如入蓬莱之境,安若天堂。(20210410-04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