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重振大明

凤凰北斗

> 崇祯重振大明 > 崇祯重振大明目录

第312章 约束皇权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“琼华宴,这个名字不错,和琼林宴很接近。”

“这些文人,还真会搞出名堂来。”

看着锦衣卫呈上来的士子反馈,朱由检发现他们最津津乐道的,既不是国会设立,也不是举人都有机会任官,而是自己为了让他们散场举行的宴会。

这让朱由检心中,一时啼笑皆非。同时也认识到琼华宴这个名字,对士子的吸引力。

大明新科进士的宴会,以前是礼部举办。名字也很简单,就被称为恩荣宴。和武进士的会武宴、武举人的鹰扬宴、文举人的鹿鸣宴,并称为科举四宴。

这其中,鹿鸣宴和鹰扬宴因为名字好听,得到广泛流传。恩荣宴和会武宴的名字,则是少有人知。

如今朱由检得知外面的士子为自己举办的宴会取了个琼华宴的名字,他顿时认识到,这是一个机会:

『琼华宴的名字和宋朝的琼林宴接近,而且是在宫苑中举办。』

『对于喜好名声的文人来说,有着莫大的吸引力。』

『我可以正式设立,拉拢新科进士。』

一直在想办法拉拢士心,朱由检得知举办一次宴会就能让文人津津乐道后,他自然要投其所好,让文人宣扬这件事。

所以他的心里,已经打算从这一科开始,正式举办琼华宴。

无论文进士的恩荣宴、还是武进士的会武宴,以后都改为琼华宴——

毕竟他最早在琼华岛宴请的,是武学的将士。

总不能文人参加琼华岛宴会后定个名字,以后就不让武将参与。

有了这个想法,朱由检决定以后把琼华宴好好办,让重制礼乐的刘宗周,制定相关礼仪。

然后再看士子对国会的评价,朱由检发现大部份人,对国会不太明白。

这让他只能感叹,在大明设立国会的事情,不能操之过急:

『这件事不能急,不能随意推进,像后世某些国家的国会一样成笑话。』

『国会职责、和朝堂的关系,以及选举机构、选民范围、候选人范围等等,都要具体规定。』

『要找个地方试点,逐渐完善起来。』

这个试点的范围,朱由检思索之后,打算放在顺天府。让刘宗周选个地方,推进这件事情。

具体的目标,就是在十年内完善选举办法,并且在一个省试行。然后再用十年,完全建立国会。

所以最初的试点,朱由检定为一个县。打算派得力官员,前去担任县官:

『今天授予的明法科进士中,史可法似乎比较适合。』

『就是不知道他的能力,能不能够撑起来?』

对这一科的明法科、明算科进士名单,朱由检大多不熟悉。

但是有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,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
史可法的名字,就是其中之一:

『史可法是殉节忠臣,虽然在能力上有非议,却是可以用的。』

『而且他不但是明法科进士,在进士科也榜上有名。』

『可以说已经确定是双榜进士、必然名列二甲。』

『这样的人才还是出身锦衣卫,当然要重用啊!』

对于殉节忠臣特别注意,再加上史可法的锦衣卫出身,很受朱由检的信任,所以他打算重点培养一下,让史可法随刘宗周重制礼乐。

以史可法左光斗弟子的身份,刘宗周应该能接受。不会因为他出身锦衣卫,就会另眼相待。

这个人在朱由检的心目中,天生适合三法司。甚至能作为锦衣卫的代言人之一,转变人们对锦衣卫的印象。

甚至,为了表彰这个人,也为了提高明法科的地位,朱由检打算把史可法定为前三甲,以翰林院官员的身份兼任知县,辅佐刘宗周重制礼乐。

未来史可法如果能磨炼出来,朱由检不介意让他入阁,以后担任大学士。

可以说,他和刘理顺等人一样,是朱由检青睐的储相之一。

除了这个人之外,还被朱由检注意的进士,一个是牛金星。

这个人朱由检早就通过刘理顺发现了,甚至决定要想办法录用。

没想到不用他出手,牛金星就考上了明算科进士。昨日宴会的时候,朱由检就见到了此人,甚至在宴席中,还询问了几句。

得知牛金星通晓天官风角诸书,朱由检打算把他安排在钦天监,在内廷衙门任职。

然后用他的皇帝近臣身份,招揽河南能人。

另一位让朱由检惊喜的明算科进士,则是宋应星。

这个人的名气,在后世比牛金星还要大。他的《天工开物》,可谓大名鼎鼎。

宋应星今年已经四十二岁,和兄长宋应昇一起参加考试。借助对杂学的熟悉,他的数算水平胜过许多举人,得以考上明算科进士。他的兄长宋应昇,也被列入副榜。

这样一位能写入科技史的大才,朱由检当然是要重用的。打算给宋应星选个好官位,以后辅佐徐光启。

人才的接连涌现,让朱由检很是欣慰。对这一科的士子,同样满怀期待。

次日是三月十二,按照逢二经筵的惯例,又要举行经筵。

这次经筵的讲官,朱由检没有选择刘宗周,而是让忙完科举的袁可立,选择书籍讲解。

袁可立作为会试的同考官,前些日子一直在忙科举,可以说是第一次参加崇祯朝的经筵。

前几日接到皇帝的旨意后,就一直在做准备。

在研读前几次的经筵记录、以及流程之后,他在欣慰皇帝注重经筵之后,还发觉当今皇帝的经筵,和以前不太一样:

『之前的讲官是老师,陛下只是学生。』

『现在的经筵,似乎更像召对啊!』

从之前的几次经筵来看,袁可立越来越觉得,现在的经筵像召对。

甚至在报纸上,直接被称为《经筵召对录》。

这让他的心中,忍不住有些叹息,知道臣子约束皇帝的办法,又减少了一种:

以前的经筵是老师向学生讲课,皇帝地位再高,在经筵上也是弱势。

现在经筵被当成了召对,看起来是皇帝更重视了,其实却弱化了师生身份——

皇帝和讲官之间,更注重的是君臣。

这样一来,经筵的讲官如何还敢训斥皇帝。像张居正那样在经筵上严格要求万历皇帝的官员,以后不可能会出现。

袁可立想到这件事情,就忍不住摇头叹息。担心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,以后无法约束。

怀着这个担心,袁可立打算和之前担任讲官的刘宗周交流一下,看看他在重制礼乐的时候,会不会改动经筵。

刘宗周作为现行经筵制度的受益者,思索之后说道: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