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天前,皮德明才从京都汇报完毕返回。
此刻再见几名大佬,皮德明尤觉亲切,一番热情的招待,让人如沐春风。
次日九点。
一行人吃过早餐。
开始在会议室中进行工作部署。
一个小时后。
和上次差不多的流程,开始从九号入山口进山。
不过,这次因为几名大佬都上了年纪,并没有安排他们自己背装备,自有专人护送。
杨齐跟在队中,和皮德明一起,为几名专家偶尔解说几句。
如此,走了四天,才堪堪走到基地洞口。
休整了一晚后。
第二天一早,核心几人才进入到甬道中。
到了下午,整个甬道、上开平台、地下空室和五千米下的悬浮电梯,全部探索了一遍。
这一次,因为提前进行了图文资料的研究,并规划了详细研究步骤,走完后,几名专家开始从事前考虑的几个方向着手研究起来。
计划中,研究团会在此地待三天时间,取样后,会回到实验室中再进行详细研究。
杨齐这次再进入,有了一些不同的发现,首先是因为融合了他们的简史,现在回头再看,竟有种十分熟悉的亲切感,其次,自己的神识也得到了锤炼,比之上次,感应的更加细微。
因此,当研究团进入的第一天当晚,杨齐趁着大伙休息,和皮德明打了个招呼后,就独自进入到甬道尽头那个上开平台中,准备验证一下自己的一些猜想。
杨齐站在一侧,让小艾按照上次破译的那个高频短波的形制,编辑了一段短波通过手机散发出去。
果然,墙上立刻浮现出一面类似于接收器的亮光。
杨齐此刻只要选择确定,这个穹顶就会立刻打开。
验证了自己猜想后,杨齐不禁开始思考,这事要不要说出去,如果要说,又以怎样的方式说,说完怎么解释,最关键的是,怎么让自己‘知道’这些东西,显的是正常的,而不是暴露AI这种逆天的存在。
思考了约莫半个小时。
杨齐决定不暴露此处的开启方法,否则很难将自己摘清。
另外,即使说出这里的开启方法,对研究的进展帮助也不大,除非自己全程参与进去。
毕竟这个开启的方法涉及的是另一个方向的技术。
杨齐决定换一种方式推动这个项目的研究突破,比如想办法引导去探索水下古墓,那里或许会有硬件设备方面的发现。
出了洞口,找到皮德明,简单交流几句后,回到帐篷休息。
翌日。
研究团按照之前的计划,取好了各个地方的样品,并再次核对了各处尺寸、形状、规格等研究的要素后,开始收整准备撤离。
离开时,杨齐有过一丝动摇的念头,不过最终还是坚持没有暴露。
硬件方面,相信凭着现有的样品应该能取得一定的成果,而软件方面的东西,只有自己在未来适当的时候多透露一些东西了。
四天后。
一行人回到酒店,休整了一晚。
8月27日和28日两天,研究团全天在整理本次的收获。
杨齐瞅准机会,故意在多人讨论后暂停的时候,和皮德明报备说,要去水下那个古城再看看,说不定二者会有联系。
这话一提,果然引起了某位专家的兴趣,询问了一番后,他竟希望一同下去看看。
于是,皮德明只好安排人准备了一番后,几人在28日的下午,在工作人员的护持下,乘汽艇在某处入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