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神话史

袁珂

> 中国神话史 > 中国神话史目录

第46章 明清的神话(4)(1 / 1)

上一章目 录

刘三妹就是现在人们称呼的刘三姐,她的故事至今还流传在广西地区,据说她就是广西壮族人。以上所录,就是有关她的神话传说的较早的记录。清初陆次云《峒溪山千志志余》说:“诸溪峒初不知歌,善歌自刘三妹始也。三妹不知何时人也,游戏得道,于山谷侏离之音,所过无不通晓,皆依其声,就其韵,而作歌与之,以为谐婚跳月之辞,其人各奉之以为式。其时有白鹤秀才者,亦善歌,与三妹登粤西七星岩绝顶,相唱酬,音如鸾凤,听之者数千人,皆忘返,留连往复。已而歌寂然,见两人亭亭相对,已化为石矣。至今月白风清之夜,犹隐隐闻玲珑婉转之音。诸苗、瑶、俍、僮之属,遂祀刘于洞中勿替。后有作歌者,先必陈祀于刘,始得传唱。其南山之南,别有刘三妹洞,闻游人遥呼三妹,妹辄应云。”也可以和以上所录的记叙互相补充。至于“雷州雷神庙”一条,其事唐代沈既济的《雷民传》(见《龙威秘书》四集)已记之。《雷民传》的开始杂述广州雷民诸异事,继言牙门将陈义即雷之诸孙,为陈氏于雷雨时所得大卵覆育成儿者。又说有雷民畜十二耳犬,一日犬之诸耳皆动,出猎遂得十二大卵以归。后经风雨,卵破而遗甲,郡人宝之,分其卵甲,岁时祭奠,以得其遗甲为豪族。《雷民传》所记大约就是此条所记神话故事的雏形。看得出来它还比较零散,经历几个朝代的发展演变,才有如屈大均所记的较完整统一的状态。这是神话传说发展的一般规律,也是《广东新语》作者对此一神话所作的值得称道的贡献。

清代的笔记体着作很多,像王士禛的《池北偶谈》、《夫于亭杂录》、《陇蜀余闻》,钮琇的《觚腾贝》,袁枚的《子不语》、《续子不语》,纪昀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,翟灏的《通俗编》,宋荦的《筠廊偶笔》,梁绍壬的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,周亮工的《闽小记》,薛福成的《庸盦笔记》,顾禄的《清嘉录》,俞樾的《春在堂随笔》、《茶香室丛抄》等等,在这些书籍里,或多或少地也为我们记录保存了一些神话传说材料,要逐一加以论述,太嫌繁琐,也无此必要。聊举数例如下,以见一斑:

宁海州有木工十数人,浮海至大洋,忽沉舟,其家皆已绝望矣。阅八年,仍俱归。言舟初入洋,倏有夜叉四辈,掣其四角入水。至一处,宫阙巍焕,如王者之居。曰:“此龙宫也;王欲造宫殿而匠役缺,故召尔辈至此,无恐也。”寻传王命令入,亦不见王,遂至工所。各使饮酒一瓯,即不饥渴。如是八年,不思饮食,而工作不辍。工既峻,夜叉复传命:“尔辈久役于此,今可归矣!王有犒直,已在舟中,可自取之。”各令饮蜜浆一碗,夜叉引入舟,复撮其四角,舟已出水上,其行甚驶,顷已抵岸。忽觉饥渴,乃觅酒肆饮食;而舟中已先有钱数百千,持以归。舟主,杨御史也。操舟者得珊瑚树一株于洋中,持以献,盖亦龙王所酬也。(王士禛《夫于亭杂录》卷一)

唤人蛇长丈余,至数仞,广西近交趾山中有之。伏草莽间,遇行旅过,辄大呼曰:“何处来?哪里去?”只此六字,甚清楚,音同中州。不知而误应之,虽去隔数十里,蛇必至,至则腥风拥树,排闼而入,吞应者去,人莫能制也。(俞樾《茶香室丛抄》卷二十三引陈鼎《蛇谱》)

泉州洛阳桥之前,有娘子桥,桥比洛阳桥虽低,而长过之。云先是有人入番舶,舶坏,得岛。见巨蟒夜出,有光如昼。因插刀穴口,蟒出,为刀伤,胸破腹裂,遗下明珠累累。其人既归,遂得巨富。邻初未知,后欲得富家女为妇,富家翁怪其诞妄,因绐之曰:“余女畏渡海风波,能作桥,又金布与桥满,即嫁女与之。”其人即作桥布金。人因呼娘子桥。(周亮工《闽小记》卷上)

闽中洛阳桥圮。鄞人蔡锡……升泉州太守。锡至,欲修桥。桥跨海,工难施。锡以文缴海神。忽一醉卒趋而前曰:“我能赍缴往。”乞饮酒,饮大醉,自投于海,若有神人扶掖之者,俄而以“醋”字出。锡意必八月廿一日也,遂以是日兴工。潮旬余不至,工遂成。人不知而以其事附蔡端明,且以为传奇中妄语矣。(宋荦《筠廊偶笔》卷下)

神为五代时统军兵马使林愿第六女,能乘席渡海,云游岛屿,人呼龙女。宋雍熙四年,升化湄州,后常衣朱衣飞翻海上。宣和中……特赐顺济庙号,绍兴时,以郊典封灵惠夫人,淳熙朝易爵以妃。(翟颢无不宜斋本《通俗编》卷十九“天妃”条引《潜说友临安志》)

所引诸条前三条不必多说。第四条“洛阳桥”,是有名的民间神话较早见诸记录者。蔡锡是明代人,蔡端明即蔡襄则是宋时人,民间传说有“蔡状元重修洛阳桥”语,“状元”指的就是蔡襄。又说醉卒的名字叫夏(下)得海。所附会的便是这样,其余事迹则大体相同。惟褚人获《坚瓠六集》卷一“造洛阳桥”条记蔡襄造洛阳桥事最奇,又加入了九良星等情节,使神话更饶有意趣。大意说,蔡襄造洛阳桥时,其日正犯九良星,襄策马当之,说:“你是九良星,我是蔡端明,相逢不下马,各自分前程!”遂兴作无忌。这便是民间神话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形象,它使蔡襄果勇的精神跃然纸上。第五条“天妃”,始见《元史·祭祀志》:“南海女神灵惠夫人护海运有奇应,加封天妃。”明代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卷二十一说:“天妃宫,在孩儿巷北,以祀水神,洪武初建,名号不见于经史。”这就是天妃祠祀始见记载者。后渐普及于闽、浙沿海各地,也称妈祖宫或妈祖庙,乃至澎湖、台湾及日本均有之。日本崛田善卫小说《鬼无鬼岛》第一章说:“妈祖神是从唐朝福建省渡海而来的。往古,唐代福建南海有浦名甫田者,此浦渔家林氏生一女有灵异,岁十余,即称我乃海神之化身,应入海保佑往来航船,忽尔投海死去。其入海之尊骸,漂流到此山(按指鬼无鬼岛)之海滨,则捞取之葬之于山上,其后遂有种种灵异之事。”这是妈祖神话流传到日本后产生的一些变异,因而五代时兵马使林愿的女儿又成了唐时的渔家女了。

《聊斋志异》及其他

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