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要了解明末著名的宫廷三案,首先要熟悉郑贵妃这个女人”
曹七七从旁边店里买了一串糖葫芦,一边走一边吃优哉游哉看的众人羡慕不已。
“郑贵妃,全称: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郑氏(1565年—1630年),本名郑梦境,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(今北京市大兴区)人,明神宗朱翊钧的皇贵妃,明恭宗(即福忠王)朱常洵之母,明安宗(即弘光帝)朱由崧祖母。”
万历九年(1581年)朝廷备选九嫔。
万历十年(1582年)三月,明神宗册封九嫔,郑氏被封为淑嫔,位居九嫔第二位,其在之后的四年内逐步晋封为德妃、贵妃、皇贵妃,宠冠后宫长达三十八年之久。因王皇后无宠亦无子,且明神宗不喜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(朱常洛),却加倍宠爱郑皇贵妃,并且有意立其子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,继而导致了国本之争、妖书案、梃击案的发生。
万历四十八年(1620年)七月,神宗命礼部置办册立郑皇贵妃为皇后的典礼仪仗,还未举行册立礼,神宗就驾崩了,太子继位,即明光宗(朱常洛)。光宗命礼部继续置办,因受到内阁的反对而作罢。
崇祯三年(1630年),郑皇贵妃薨逝,谥号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。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郑皇贵妃的孙子朱由崧在南京践祚,追尊祖母为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。
“打断一下,大佬,九嫔是哪九个呢?”
水友打断了曹七七的滔滔不绝。
“你们居然好这一口,呵,男人”
曹七七鄙视道:
“首先,从地位等级上而言”
“九嫔,指封建社会帝王之妾,等级位于后妃之下,在其他侍妾之上。故既可与妃合称“妃嫔”,也可与其他侍妾合称“嫔御”。”
《礼记·昏仪》则言周代后妃制曰:“古者天子后立六宫,三夫人,九嫔,二十七世妇,八十一御妻“。
晋武帝依其说,置九嫔,即:淑妃、淑媛、淑仪、修华、修容、修仪、婕妤、容华、充华。
南北朝时刘宋沿置,而以昭仪、昭容、昭华代三修,后来恢复三修名目,置于三昭之下,将婕妤等降至九嫔以下。
齐武成帝时,设上嫔:光猷、昭训、隆徽,比三卿,下嫔:宣徽、凝晖、宣明、顺华、凝华、光训,比六卿。
隋、唐复加调整,隋以顺仪、顺容、顺华、修仪、修容、修华、充仪、充容、充华为九嫔。
唐初以昭仪、昭容、昭媛、修仪、修容、修媛、充仪、充容、充媛为九嫔。
宋代以昭仪、昭容、昭媛、修仪、修容、修媛、充仪、充容、充媛为九嫔。
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,明文确定:皇后下设贵妃、贤妃、德妃三妃,正一品,同汉三夫人;昭仪、昭容、昭媛、修仪、修容、修媛、充仪、充容、充媛,正二品,同汉九嫔。
明初有妃无嫔,嘉靖十年(1531年)仿古礼册立九嫔。
明代九嫔分别为:德嫔、贤嫔、庄嫔、丽嫔、惠嫔、安嫔、和嫔、僖嫔、康嫔,位在妃下。
明代九嫔名称稍有变更,但是大抵相同。
《明神宗实录》卷一百二十二:万历十年三月六日,甲子,上御皇极殿,传制册九嫔。
万历九嫔分别为:周氏为端嫔,郑氏为淑嫔,王氏为安嫔,邵氏为敬嫔,李氏为德嫔,梁氏为和嫔,李氏为荣嫔,张氏为顺嫔,魏氏为慎嫔。
“哦,所以,贤嫔即是淑嫔咯”
“也许大概可能是”
曹七七不按套路出牌。
众人:........
老妹儿,出来混,是谁给你的勇气敢忽悠广大人民群众的?
然并卵。
曹七七继续道:
“至于立太子一事,这是万历皇帝造的孽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