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盗墓被直播了

捡火柴的木木

> 我盗墓被直播了 > 我盗墓被直播了目录

第99章 武举(1 / 2)

上一章目 录

“武举人,是中国古代在文科举之外另外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的出身制度。其是明清时武举殿试及第者之称。”

曹七七走累了,所幸坐在了台阶上,居高临下透过面前的石牌坊望着远方的陵园风景,说道:

“清科举分童试、院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五级。”

清代武举考试,在乡试文科举行之后的两个月,即于同年十月开武科乡试。

其内容分内、外两场。

外场试学射、步射、技勇等,内场默写武经。在实施过程中是以外场为主。

会试也有武科,于乡试武试的同年九月举行。

各省的武举人参加,其考试的内容与乡试武试同。主试武试名额无定员,临时根据外场合格情况请旨定夺。通过会试的贡士,取得参加殿试的资格。

武贡土在复试之后参加殿试。

殿试可分为三日:第一日试马步箭,第二日试弓刀石,第三日带领引见,等侯钦定甲第。

武进士殿试经钦定御批,分为三甲:

第一甲赐武进士及第,第一名为武状元,第二名为武榜眼,第三名为武探花;

第二甲赐武进士出身;

第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。

但,与其他朝代不同,清朝只设武举而无武学,可以说为近代中国军事落后埋下了祸根。

“我记得武举似乎是从武周时期开始的”

老顽童突然开口插话。

“嗯”

曹七七点头:

“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,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”

武则天于长安二年(702年)开设“武举”,选拔有武艺的人,是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。至清朝时改称武科。

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。相对于文科举,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。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,时而恢复。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。

“那唐朝武举都考什么呢?”

科举通常众人熟知的是八股考试,关于武举考试人们知之甚少,甚至鲜有听闻。

“武周长安二年武则天“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”,在兵部主持下,确定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,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。”

系统一边灌输相关知识,曹七七一边浏览一边解说:

“本次武举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,考试科目有马射、步射、平射、马枪、负重、摔跤等。”

“讲真,武周时期的武举偏重于技勇,重点是马上枪法,而整个制度还不够完备,只能说是武举的创制时期。”

“那之后呢?”

“唐之后就是大宋”

曹七七算是看出来,这些人不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不会罢休的:

“宋代开始,武举被纳入整个科举体系之中,确定了三组考试的程序和外场考武艺、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,武举制度臻于规整。”

宋代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,还要考问军事策略,比如孙吴兵法(孙子、吴起)等。

宋以前并没有“武状元”之设。首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,为福建人薛奕,后与西夏作战时战死。历史上著名由武举出身的武将尚有唐代的郭子仪(唐玄宗开元初年武举异等),北宋徐徽言(文进士出身,后弃文习武,徽宗授武状元)等等。

“怪不得大宋不行呢”

人们忍不住吐槽道:“不讲武力算哪门子武状元?”

“这不是自废武功么?”

“大宋疲弱是有原因的”

文治武功,拉跨了,可不得挨揍?”

“那再之后呢?”

“在之后,元朝,元代武举废止,完犊子”

曹七七抿嘴,耸了耸肩:

“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,特别是在清代。”

明朝时武举

考察内容更改为“先之以谋略,次之以武艺”。

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,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,便不能参加武试。初期的笔试考三题,试策两题,另一题论考四书。后来四书的题目改为默写武经。但明代的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,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,武举选将只是个补充形式。

明朝武举创制甚早,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。直到成化十四年(1478),才根据太监王直的建议,以文科为例,设武科乡、会试。弘治六年(1493年),定武科六年一试,先策略,后弓马,策不中者不准试弓马。后又改为三年一试。

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