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征北军张贴招募启事后,无数寒门士子纷纷前来报名,凡是能够增加科考胜算之事,他们无不参与。
反倒是士族们大为惊惧,极力反对此事。若是学堂一开,大量学童接受启蒙,那往后士族把持仕途的权力,就要被那些寒门士子所取代。
同时,一旦寒门士子全部转投学堂,将彻底取代他们家族私学的生源。没有了生源,还如何吸纳寒门士子,为他们所用?
一个士族是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家族人,得以壮大家族的实力。他必须吸纳大量的寒门士子,作为门生故吏,来壮大士族在朝堂和地方上的影响力。
若是新建学堂吸纳了这些寒门士子,假以时日,便有可能彻底取代士族的地位。征北军十分明显的偏向于寒门士族,以学堂诱使寒门士子摆脱士族的影响。
怎么办?士族们顿时乱了分寸,连胶着着的粮价之战也顾不得了。面对征北军祭出的狠招,纷纷采取对策。
硬碰硬自然是不敢的,士族们只得用其他手段,来保住自己的利益。对于寒门士子,极尽拉拢,许以重利。
寒门士子们没想到,他们的春天竟然如此突兀的到来了,顿时有些措手不及。
面对士族的拉拢,有些人意志坚定,决定走出自己的道路。有些人心志不坚,在士族的威逼利诱下,选择了投靠。
尽管如此,大量的寒门士子的应聘,终于填补了各地学堂的师资匮乏现状。
紧接着,征北军与士族之间,再次展开生源的激烈争夺战。面对双方伸出的橄榄枝,有能力供养孩子读书的百姓,纷纷做出选择。
不得不说,士族在师资藏书方面的实力,比学堂好多了,其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也太大了。即便李戬出台了许多有利的政策,支持学堂招生。但还是有超过六成的百姓,选择将孩子送往士族私学读书。
面对惨淡的招生数量,李戬不得不将目光,投向贫民的孩子。虽然学堂的学费不算太贵,但对于贫穷百姓来说,依然是一笔巨额的费用,根本无力承担。
更何况,家里的男孩也是不可或缺的劳力,若是送去读书,家里的活便更加辛苦,更难以养活全家。
对此,李戬也知道,目前还不适宜全面推广义务教育。一来绝大部分百姓无力支持自家孩子上学,二来征北军也没那个财力支撑起全面的教育体系。
因此,李戬只能派人前往各地,简单的测试孩童的智力,以此筛选出一批聪明的贫民子弟,免费进入学堂读书。
对知识的敬畏,在这个时代更加深入人心,他们笃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,不仅是自家孩子的命运,还有全家的命运。
尽管前往学堂,将会使家里失去一个劳动力,但绝大部分贫民父母,还是咬咬牙,将孩子送进学堂。他们同样渴望着能够自己的孩子,能够出人头地,不要再重复着祖祖辈辈的艰辛困苦。
四月下旬,为了继续筹集银钱,用于学堂维持,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。李戬竟然通过朝廷,公开卖官鬻爵。